重“三道两路”理论的壮医药
壮医药专著,壮药萝芙木,壮医药物竹筒拔罐疗法,历史沿革,特色医理,三道两路理论,特色方药,善用鲜药和单方,善用毒药和解毒药,特色技术,壮医针刺疗法,壮医药线点灸疗法,壮医推拿按摩疗法,壮医熏蒸洗浴佩垫疗法,优势病种,发展现状

壮医药专著

壮药萝芙木

壮医药物竹筒拔罐疗法
壮医则以阴阳为本,三气同步为核心理论。在阴阳的关系中,壮医特别强调阳气的主导作用,重阳、调阳、壮阳成为壮医防治疾病的重要理念。人体是一个小天地,人体内的天地人三部之气必须同步运行,制约化生,才能维持健康状态。
“三道”即谷道、水道、气道;“两路”为龙路、火路。壮医虽然也部分引进中医经络理论(如经筋理论),但作为主体和特色的是三道两路理论。“三道两路”的核心在于“通”。
调气解毒补虚不仅是壮医对疾病的治疗原则,同时也是壮医预防疾病和养生保健的基本理念,对治未病也有重要指导意义。
壮医药是壮族人民在长期与恶劣自然环境以及疾病、创伤、饥饿做斗争的过程中,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族传统医药。壮医药也是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历史沿革
壮医药诊疗技法方药经验积累时期,从先秦开始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。其间又可以分为先秦时期和秦以后两个阶段。先秦时期虽然已有针刺及药物的使用,但尚属起源时期,技法方药比较简单,古墓出土的青铜针是较短的,只能作浅刺使用,出土的药材品种还不多。秦始皇统一岭南后,壮医使用的技法方药更为丰富多彩。特别是唐宋以后,对岭南常见病、多发病及其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,不仅技法成熟,使用的药物也增加到百种以上。医书分类中出现了《岭南方》,特别是明朝以后,在地方志上出现不少各地名医的记载。
虽然在漫长的诊疗技法方药积累时期,壮医药虽然发展比较缓慢,但以地广人众和防治需要,整体来看还是达到了一定的发展水平。其中尤以创用针刺疗法和制造金属针具,对毒药和解毒药的认识和应用,以及对痧、瘴、蛊、毒、风、湿等病症的丰富防治经验,成为壮医药发展水平的标志和特色 ......
365足球网站真的假的网 http://www.nbliqin.com/html/201512/2155/3850.htm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11146 字符。